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形成对知识管理的公认定义。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有三种主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的焦点是对信息的管理。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知识是一种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被标识和处理。他们从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等角度进行研究。这一观点由于得到IT技术发展的支持,发展很快。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美国的Gartner集团则认为“知识管理是发现、管理和分享企业信息资产所提供的一条综合路径,这些信息资产包括数据库、文献、策略、程序和未成文的存在于员工中的技能和经验”。马斯(Masie)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达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员工对特定问题的理解。”Wiig指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的监控和推动与知识相关的活动;建立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换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第二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的焦点是对人的管理。他们从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等过程进行研究。该领域的研究者一般都有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对他们来说,知识是一种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与技能知识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这些人在传统上,要么是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和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要么就像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或组织理论家那样在组织的水平上展开研究。这个思路非常古老,而且发展得也不太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Dell集团创始人之一菲拉保罗(Carl Frappaolo)从知识管理的目的出发,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应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所提供的途径。斯威比(Karl Sveiby)则从认识论的角度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第三种观点综合前两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人、组织和技术(简称HOT)。Yogesh Mal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一种迎合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信息和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Elia Safdia和Ray Edward认为“知识管理是使人、过程以及技术完美结合起来,以使知识组织机构中与信息相关的成分,变成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优势和利益的直观动态的知识财富集合。知识管理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做事的方式”。这种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可,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的主流。
参考文献:廖开际等.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